logo

长丰活动一些想法和心得

作者:叶鑫 更新时间:2009-06-09

在同事陈婷的介绍下,非常荣幸的参加了上海兴华扶贫基金会的兴华之星北京夏令营选拨面试活动。这次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挑选一些乐观向上愿意与别人分享经验和体会的小朋友,在7月份去北京参加为期一个星期的夏令营活动。
    在去长丰现场面试之前,我们提前一个礼拜在当地小朋友寄过来的申请表中进行了第一轮的“海选”,一方面是了解了小朋友对夏令营以及包括兴华基金会在内的其他慈善活动的理解,一方面是对我们可能面试的小朋友有一些了解,通过他们回答的开放性问题,我们希望可以挑选到一些更适合这次的活动同学。
    活动为期2天,共有三场和当地同学交流的机会。每一次机会对于那些同学或者是对于我们志愿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在仅有的半天活动时间中,我们既会通过“海战游戏”观察小朋友的反应和一些特质,也会有face to face的环节,更好的和那些小同学交流一下想法。
    3场活动中,我分别和steven,昌春还有杨文搭档,面对面地和4×3=12个小朋友有过交流,并有机会推荐其中的若干个同学去参加这次兴华之星夏令营。每个小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小同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小朋友也都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感触。
    在没去长丰之前,我们志愿者大概对当地和当地的小同学都有一个预期和想像。尤其是对于13,14岁,在读八年级(初二)的小朋友,他们的成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都在心里琢磨着我们将见到的小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也是安徽长大的,虽然一直在城市长大,但在高中期间我也有一些来自乡村和乡村中学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大都非常勤奋刻苦,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但也会有一些特点,比如内向和不愿与环境差异比较大的同学交流。因此我也猜测着是不是我将面对的小朋友是不是会有着相同的特点,不愿意交流,内向,会对来自北京上海的志愿者们有排斥感。在我们去合肥的火车上,志愿者还在交流彼此的想法,曾庆忠作为我们带队老大,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之前去过长丰回访时候的经历。
    到了长丰后做了调整之后,我们直接去当天下午的目的地--庄墓中学,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镇级别的中学。因为是放假,只有需要参加面试的同学在教室里面等着我们。他们来自当地镇上不同的中学,被安排在一起参加这个活动。
    刚到学校的时候,这些孩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我脑海中的形象很相似,他们很少说话,也是和一个学校来的同学坐在一起,没有主动地和其他同学交流,见到志愿者也表现的有点紧张。但是随后的活动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按照活动安排,不同学校的小同学们组成一个小组做了一个“海战游戏”,活动中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彼此交流开始增加,作为志愿者也是观察者的我们也开始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思维特别活跃,愿意和别人分享看法和意见,让我们很是欣喜。而随后的面对面环节,更是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想法。3场活动中的12个孩子对我们的一些问题都给出了自己心目的答案。
    在2天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对于夏令营的憧憬,他们都很期待着和来自不同环境的朋友一起参加夏令营,也憧憬着鸟巢长城和北京的大学。特别是当我问到一个戴同学“你最想去北京的哪里看看啊”时,他很自信的说“Great Wall”。和北京上海不同,当地的同学学习英语都只有2年,生活中也鲜有英文环境,很多同学和我们交流的时候都表达了对英文的“恐惧”,因此当这个孩子说出这2个英文单字的时候,我看到表情是一种特别的信心。有些同学甚至愿意把自己的机会让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们总是会说“他/她没出去过,我想让他/她去看看。我以后还有机会”。
    对于自己的未来,他们也都是如此的期待长大。一方面他们希望可以通过学习读书积累知识,长大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长大可以减少家庭的负担。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为农活所困,他们也要帮助父母担起家庭的责任。“穷人的孩子早长大”,他们的成长有些无奈,他们还是青涩的面孔,却一直和我们说着“如果我能够长大,如果我能够帮助俺爸俺妈”类似的话,多少有些让人心酸。乡村的教育水准没有城市那么好,他们自己都很努力通过读书来跳出农门。而跳出农门之后,有的孩子和我们说“我想以后自己也做志愿者”,还有一个张同学说“我要建希望小学,我身边有小学生因为没钱上学都在家辍学干农活了”。我想到基金会的关珊和曾庆忠,还有其他志愿者,都在贡献着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去帮助他们,而这些孩子又是未来的志愿者和慈善家,他们也在为其他人的未来而奉献,这才是志愿者最重要的精神--传承。
    和我预期不同的是,我们见到的孩子更多谈到匮乏的不是金钱,而是快乐,书和体育器材。
    不快乐是因为他们既有学习压力,在家里还要为生计而辛苦。多数同学都觉得在学校和朋友一起比在家里快乐很多,他们要做农活,有的单亲家庭孩子要很早就自立。而没有书看,是他们最多谈到的话题。学校没有图书馆,镇里县里也没有,而去书店买书又没钱,一本《海底两万里》学校里传阅。想想城市的我们有书有资源都不看,也觉得很惭愧。虽然我和其他志愿者也留下了几个孩子的联系方式,答应给他们寄些想看的书来,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体育器材更不用说,没有像样的操场篮球场,也没有乒乓球桌给他们享用,他们只能期望和想象。现在也有其他的NGO和企业公益在为乡村学校提供体育器材和场地,我也希望他们中的很多男孩子可以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和青春。
    不管最终有没有选上去北京参加夏令营,他们都是优秀的都是令人敬佩的同学,也许有些人不适合这样的活动,我们也不是在否定他。我们作为志愿者,最希望听到他们说“没关系”和“明天会更好”这种话。我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努力和勤奋,我想等到他们去读大学去工作的时候,会一样愿意帮助别人。而那些去了北京的同学,希望这是一次改变他们的机会,给他们更大的鼓励,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积极。
    对于同去的志愿者,我想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对于我们志愿者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从孩子和其他志愿者身上学到虽然浅显但是最真实的东西。作为“小字辈”志愿者,我要感谢下基金会的曾庆忠的辛苦,他是这次活动中最辛苦的人,安排活动安排志愿还要和学校当地教育部门协调,真的感激。还有聂双艺,郑波,李敏,冯新卫以及陈婷等其他同志们的努力,也希望我们志愿者的努力可以帮到这些同学,这才是我们去长丰的目的嘛!
    最后提个小小建议:希望以后基金会组织大家去看这些孩子的时候,可以发扬其他NGO的一个精神“多背一公斤”,趁着去当地的机会带些平时用不到的书去给孩子。一本书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成为了装饰,但是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这也是这次活动给我的一个很大感触。
    好吧,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为这些孩子们去小小地努力下吧:)

Copyright©2008-2021 沪ICP备12015550号-3 上海兴华教育扶贫基金会 您是本网站的第 5286930 位客人